新国标聚焦“静享家园”

2025-07-01

北京讯——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5331日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GB 55038‑2025),自51日起实施,明确提出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并严格要求“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在众多指标中,对居住环境中噪声控制的强化尤为引人注目。

一、隔声性能标准全面升级

新规范明文提高了居住单元内墙、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成为此次“静享家园”政策的核心。

空气声隔声提升至≥50 dB

规范要求,“卧室分户墙及分户楼板两侧房间之间的计权标准化声压级差与粉红噪声频谱修正之和不低于50 dB”,高于之前《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的45 dB标准。专家叶浩文解释,这意味着邻里说话、电视等引起的空气噪声干扰将明显减少,对保障生活私密性起到关键作用。

撞击声限值由≤75 dB降至≤65 dB

上级楼层的踩踏、家具移动等撞击声也纳入严格控制范围,“卧室、起居室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应不大于65 dB”,“比旧限值75 dB降低了约13.3%”。这将有效缓解楼上传递的噪声,提升居住层间的安静度。

建筑设备与排水噪声纳入限噪体系

规范将电梯、水泵、变压器等公共设施产生的结构噪声,以及卫生间排水管道产生的排水噪声均纳入限值要求范围。这是对以往普遍关注生活噪声却忽略设备结构噪声的填补。

二、外窗与设备噪声也被覆盖

为构筑更安静的居住环境,规范特意对外窗隔声和建筑设备噪声传播设计提出统一要求:

提高建筑外窗隔声性能,是隔绝外部交通、小区环境噪声进入室内的重要防线。对电梯轿厢内外的移动通信信号覆盖提出要求,有助在紧急情况下保持联络,同时控制电梯噪声向居室传播。

三、新标准为何如此重视静音?

回应公众长期投诉

调研显示,“噪声”一直是居民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尤其是深夜噪声和邻里间的日常噪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规范针对这一痛点,通过提升设计标准与要求,回应群众对安静生活的渴求。

满足“住得好”时代诉求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居民已从“有房住”迈向“住得好”。专家指出,新标准通过将这些条款设为强制性要求,推动开发商投入隔声材料与创新技术,从而提升整体居住体验。

贴合生态文明与健康生活趋势

噪声污染不仅造成不适,亦影响身心健康。新版规范强调结构性与环境性噪声控制,是落实我国“十四五”期间增强声环境质量治理的举措之一。

此次《住宅项目规范》通过多项硬指标提升,首次在国家强制标准中将隔声、撞击声、外窗隔声、排水与设备噪声一并纳入统合管理,是我国“静享”居住环境建设的里程碑。从设计到材料、从工程监管到社会监管,未来的落地实施离不开各方联动。


声学在建筑领域除了常规的隔声吸声应用,还大有应用价值。快特近期与客户中建将声学检测应用到地砖空鼓检测,通过自动拾取敲击地砖声音,实现地砖贴合质量快速检测,提升检测速度,大幅降低人力成本,缓解长时间敲击声音给工作人员造成的心理疲劳。实现地砖抽检变为全检,防止后期踩踏碎裂等问题,优化住宅品质。

未来,快特将继续深耕声学领域,探索声学在更多行业的应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助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